更新时间:2024-05-15 10:39
李翔,1962年10月出生于山东临沂,中共党员,中国当代中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文化工作系主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主要绘画作品有《白云飘过知秋深》《白云深处是我家》《晨曦》《春风日暖草木知》《春风又染十渡村》《春光掠过》《春回十渡泉水多》《莫道云遮村子远,谁家庄稼在眼前》《自家田园》《千岩竞秀亦苍茫》《青天白云山更空》《秋来云气多》《山里林花仍烂漫》《山野初春》《十渡春游日》《十渡山家又一春》《西盟樱花别样红》《晓日春山秀》《映日樱花别样红》《云横秀岭一山秋》《红色乐章》《画兵》《父老乡亲》《原乡》《扎西平措上尉和阿爸阿妈》等。
1962年10月,李翔出生于山东临沂。
1980年,入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毕业后分配至北京大兴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某直属单位,任无线电助理工程师。
1984年,报考北京业余美术学校。
1987年,入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专攻国画。
1991年,创作作品《红色沂蒙》等。
1992年,调任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艺局,主管全军美术组织工作;创作作品《正月正》等。
1994年,创作作品《红色乐章》等。
1999年,创作作品《画兵》等。
2000年,参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画百年大展”。
2001年,创作作品《太行秋色雨亦奇》《川垄生金有余香》等。
2003年,创作作品《一个阶层的分析》《赶集》《犇》《原乡》《庄稼汉》等。
2004年,创作作品《三十里堡背柴人》《父老乡亲》等。
2005年,创作作品《强光帕米尔》等。
2006年,创作作品《山道弯弯》《背山人》《雪塬》《绣》《排长与兵》等。
2007年,创作作品《暖冬系列》等。
2008年,创作作品《人体写生之五》《向解放军致敬》《卫戍装甲团写生》等。
2009年,创作作品《泽库写生》《告别牧场——藏区写生之一》《食为天》《扎西平措上尉和阿爸阿妈》等。
2010年,创作作品《太行深处有我家》等。
201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17年9月,在山东美术馆举办“笔墨淡彩新语境——李翔中国画展”。
2018年1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2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20年11月,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2023年5月,在安徽合肥中环艺术馆举办“心象·新象——李翔小幅山水作品展”。
2024年1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届副主席。
李翔生于山东临沂一徐姓之家。徐家本是临沂城中望族。李翔的祖父徐金亭曾是当地巨贾,常行商于临沂、苏杭、上海之间。徐公粗通绘事,喜写花鸟,又钟情名家字画的收藏。李翔的外公李星槎乃沂蒙名医,悬壶济世,回生有术。这就使得李翔父亲徐小亭,既克绍徐公研学丹青之箕裘,又深得李翁力起沉疴之真传。李翔父亲曾在临沂文具厂任美工,是当时沂蒙地区的画家;他开设的“小亭书画店”,在城中也享有盛名。李父还是位手到病除的郎中,且有《中医内科汤证诀》《中医针灸证治诀》等专著行世。在一九五七年“反右”运动中,李父因画了多幅针砭时弊的漫画而获罪,被扣上 “右派”帽子。同在文具厂工作的李母李栋欣,也遭株连,与丈夫同被开除公职。当时,李翔的姐姐刚满三岁。李翔出生后,遂成为这对落难夫妻破碎心灵的最大寄托。祖辈父辈的爱好会直接影响着子孙。李翔三、四岁时,父亲便常与他一起观赏家藏字画;间或行医的父亲,也常教李翔辨识同龄稚童无从辨认、可供入药的草木花果。墨香与药香的暝霭,化为李翔童年幽梦中的清岚,氤氲着李翔的生命底色。在那荒诞年月,“黑五类”子女当兵无望,就业无门,在学校里还经常遭同学的冷落和鄙夷。徐家夫妇为了李翔前途,断然离婚。李翔也从此由徐姓改随母性。
李翔的绘画题材广泛,包括军旅生活、农村生活、城市生活和历史人物等。有大型创作,也有小品,大型作品注意吸收小品的书写性,小品注意吸收大型创作的严肃性。他虽然也画古代题材的小品,但是更积极地表现现实生活,特别关注普通的贫民百姓乃至弱势群体,尤其描写的真实动人,紧紧抓住人物的社会身份、经历、个性,在动态表情上的特征,有所强调,有所夸张,以真切感人的形象,揭示深刻的精神内涵,他的纯朴中不乏深沉的风格,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李翔的创作,取材宽泛。他画故乡沂蒙的山水,画京郊的凤凰岭,画太行山的千仞绝壁,也画滇西的红土坡,作品中始终充盈着浓郁的田园情怀。他勤于写生,许多作品靠写生稿加工而成,甚至就是写生稿,因而给观者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尽管他时常采用古体诗句作为标题,但作品中从来没有虚无缥缈的浪漫,更没有矫情的感时伤物。他对题材的选择似乎也不甚“讲究”,譬如山脚下一汪清泉,农家院墙边的几株桃花,都可入画。
李翔用当代的眼光与思维表现当代的景物,用现代的眼光画现代形态的山水。李翔重视在当下环境中的切身感受与观察,注重创新。李翔在古典主义造型的扎实严整与中国诗学的空灵高蹈之间寻找自己的形式语言。不喜欢虚构远离尘世的幻象,也不屑表现晦涩的意象,甚至对荒村野渡等带有旧式文人情调的景色也保持着距离。在写景时,李翔表达了乡情但不抒发乡愁,其笔下的当代乡村山水有朝气,有“烟火”气,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包含了对时代精神的思考与阐释。
青年时期的李翔曾钻研民族绘画传统,并且学习西画,学习西画的造型与色彩,在中西绘画观念和技法的比较中,既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又看到了它们的共同点,坚信可以在继承民族传统悠长的基础上吸收西画的某些技法而使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之后,李翔执著于人物画,主要描绘当代人的形象。运用的是写实手法,继承了20世纪“中西融合”的人物画传统。一直关注农民、工人、战士、城市平民,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李翔在自己的创作中弱化情节的因素,以加强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自2006年以后,李翔有意识地加强了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这种研究既包括对传统笔墨的写意性的研究,也包括传统人物绘画中形式感的分析借鉴,还有对建国以来著名中国人物画家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李翔展开了多样化的对中国人物画的语言探索。
李翔的一系列主题性中国画,是一种参与社会历史进程的艺术,为观者提供了一种对当代社会的独特的观看方式。李翔的作品,着眼于民族的命运和视觉记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其作品不是记录式的社会学图像,是体现了个体与民族的信念和价值。李翔以其对于人物画的本质性理解,将艺术家的真诚感受放在第一位,直面生活,真实地书写现实中国的普通人,留下了当代中国人的可信形象。李翔在作品中弱化了新中国主题性绘画传统中的故事与情节因素,着眼于突出人物形象的刻画。在这一过程中,李翔没有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客观再现,而是重视自己的主观体验,将自己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感应能力,转换为艺术图像的创造,以极具视觉穿透力的表现手段,表现日常生活在人物面部和身体上留下的痕迹。李翔没有简单地“美化”笔下的人物,而是追求客观对象的真实与艺术家感受性的真实的内在一致性,在反映现实人物的形象的同时,也反映他们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从而揭示出其笔下的人物(主要是军人与农民)在当今时代的精神状态。
李翔的中国人物画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物画的重要转变,即从艺术家对于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向艺术家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的人文关怀和价值理想转变。从李翔的人物画作品,可以看到李翔独特的对于现实生活的“观看”方式,他所选取的人物,还有近年来对于风景画的探索,都表明了他对于生活的观看与理解,并不追求高大完美,而是追求平凡的真实,哪怕是有缺点的人、不完美的风景。我们从他的画作中,没有看到刻意的炫耀技术和居高临下对底层人民的怜悯,而是看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同胞和日常生活的感动与表现。同时,李翔在作品中常常描写人物形象的正面,画面的人物与观者直接对视,让观众与这些人物不期而遇,获得了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或想到的观察视角与命运思考。在主流美术提倡的英雄与崇高之外,李翔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种观看当代社会与底层人民的新的视角,使观者有可能以更为多样化的方式观察当代中国的迅速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带给我们的心理紊乱和价值重估。
李翔的艺术创作属于偏重人物塑造与光影表现的“新中国画”传统,这一传统也被称之为徐(悲鸿)、蒋(兆和)体系,李翔继承了这一人物画的传统而有所创新,最重要的一点,即李翔注意到,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虽然在吸收西画的素描造型能力达到了较高的写实水平,但在发展民族传统人物画的神韵方面尚有不足之处。人物画依赖模特儿写生而缺少生气。如何处理素描造型与白描的线造型的关系、如何解决形体结构与笔墨神韵之间的矛盾,如何使笔墨与色彩有机交融等等问题,成为李翔持续思考的重要问题。对此,李翔认为:“当前主题性绘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真诚和真实的生活感受。创作主题性绘画,应该具有明确的立场,将自己的观点用画面真诚地表现出来。真诚会促使画家主动寻找自己的语言。创作过程中尽量保持最初的感受,这对具象画家非常重要。”“素描对近现代中国人物画的推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在中国画教学上出了偏差,过于迷信素描和写生,忽视书法的基本功训练,对中国画自身的艺术规律没有搞清楚。所以笔墨问题没有解决好,结果只能在宣纸上画素描。”
李翔将其艺术定位于 “写意性具象绘画”,他不反对中国画传统,而是把传统中的意象精神作为自己表现的根本思想。李翔认为素描作为一种造型手段,对视觉艺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中国意象造型、完备的笔墨体系是相互辉映的,两者的完美结合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李翔认为艺术创作“真诚是起点,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写意性具象绘画除了包含对象的‘具象’塑造和细节刻画的特征以外,还要有书写性,要在笔墨趣味和笔墨质量,要把对象的精神气质写出来。具象绘画的‘写意’就是要表现对象的精神气质,表现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感受。中国的写实绘画还有巨大的空间可以发展。要用中国的绘画材料,表现中国题材,体现中国精神的造型高峰。”
李翔的山水画,笔法灵动,笔调抒情,堪比乡土散文。通过他的笔,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图景:山雨初霁,草木葱茏,一片雾气不知从何处悄然飘来,林壑瞬间变得朦胧迷离而幽深;初春时节,柔和的阳光透过云层洒落下来,照亮了山野间果树零星绽放的花朵;初夏的太行山深处,远处千嶂竞秀,近景处流水潺潺,中景处几头黄牛沿着村落前的山道缓缓走下,“哞哞”的叫声打破了乡野的寂静;凉爽的秋风拂过山坡上零星散布的田块,收割后的庄稼地显得疲惫而安详,而空中似乎弥漫着一股草叶的清香……徜徉在这样的画作前,观者会感到一股清新的气息扑人眉宇。
李翔坚持从写生中探索。其长期对景描绘,坚持用心用力于对景写生,努力发现自己所感动的东西,追求刻画的具体与丰富,捕捉粗朴而新鲜的山野气息,是很可贵的;其次,用色彩显现物象的生动与微妙,以色调传达出景物的空气感,同时,又注意把握色调的单纯与整体性,并保持一种近于水墨画的朦胧意味。作品平朴、生涩而有新意,带着一种未曾深加工的稚拙效果,面对作品,似乎可以感受大自然的呼吸。
李翔的山水画,时代特色显著。他的画作中很少出现强烈的明暗对比或色彩对比,亦不刻意追求拙涩的走笔效果,而是靠微妙的墨色变化来营造氛围,效果含蓄而蕴藉。他的布局不突兀,不乖张,自然而然地强调了平面感,弱化了体积感。画幅中的色彩浅淡,色阶变化微妙而有节奏感,用素雅的灰绿色调统摄全局,显得宁静而有清气。用线条分割画面,现代形式感很强。当然,这些线条不是抽象的墨线,而是现实中的某一物象——譬如碧绿的菜畦,纵横的阡陌,层层的梯田,不一而足。他偶尔运用墨点或色点打破平衡的格局,也显得活泼而合理。
李翔的写生都以色彩为主,他始终让色彩唱主角,结景却近于传统山水,似乎可以用“彩墨山水”或“淡彩山水”命名。李翔这样突出彩色,是一种大胆探索。他受过系统的素描、色彩与中国画训练,有探求融会色彩系统与笔墨系统的技艺条件。李翔坚持用毛笔、生宣和中国画颜料,喜欢远距离结构景物,多用散点聚合的空间处理方法,而不大用焦点透视;让色彩当大任但不追求光源色和环境色;力求以色当墨,强化色彩的勾皴点画。古代的彩色山水即青绿山水,但李翔画的既非大青绿,也非小青绿,而是直接用植物色描绘。李翔是用生宣、中国画颜料,即近古以来的写意法远接古代没骨法,又适当吸收了水彩画的一些因素,适当吸收光色方法,但主要是传统的以色当墨,强化色彩用笔的勾皴点画,追求一种色调丰富的、有厚重感和真实感的艺术效果。
李翔重视笔墨尤其是积墨效果的运用,也借鉴了水彩画的一些技法,两者结合起来,画面湿濡温润,非常清新悦目。轻盈的云雾堪称他作品的“画眼”,——他善于借云雾来“藏景”,景越“藏”,境越大;他善于用雾气来烘托环境氛围,让画面具有动感,原先呆板的构图也因此变得活泼。他的作品细节刻画充分,有时显得繁复,但由于对造型元素的提炼与归纳很到位,整体效果于是就显得简约而空灵。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其画面的经营很理性,但行笔从容自然,情感内蕴丰富。
“李翔是60后军旅画家中的佼佼者,他的人物画以形神兼备朴实清新的风格发展了融合中西的写实风格,在描绘军旅题材和塑造普通农民形象方面,体现了诚挚的感情和自觉的社会责任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评)
“李翔在人物画创作上取得的成功,得益于他坚实的造型基本功和全面的艺术修养,更得益于他对客观对象和对艺术真诚的态度。他十分专注地研究人物的外形、体型特征,他同时十分重视自己的主观体验,更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有一种难得的视觉穿透力和心理感应力。他的这些能力在他的许多人体写生中已经有出色的表现,而在他的创作中更有挥洒自如的发挥。不同于前辈画家的是,他淡化了人物形象中理想化即“美化”的成分,而追求更为客观的真实性。他写劳动和艰苦生活经历在他们脸上、手上和形体上留下的印迹。他在正面塑造人物形象,寄寓自己同情、尊重和崇敬的同时,不回避人物生理上的一些缺陷,他巧妙地用这些由于艰苦劳动条件所造成的生理缺陷,来衬托人物的身份甚至身世。在这里,李翔能掌握一定的度,力求表现一种“真实的美感”而不使形象丑化。这真实是来自具体现实生活的,它不优雅、柔美,但在繁重、苦涩中有一种“力美”,有一种强迫人驻足和思考的力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评)
“李翔是中国著名的军旅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评)
“李翔的小幅山水尺幅虽小,但品质不小,具有丰富内涵与宏大气象。它是画家深入生活、在山水里边走边画而来,是富有真情实感的“心象”;在审美建构与艺术语言上,融合了写实与写意,是富有个人风格的“新象”。这些小幅山水展现了他的艺术精神指向与趣味追求,以及不断推陈出新、超越自我的创新意识,是欣赏其主题性山水画创作的一个重要门径。”(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平评)
“李翔艺术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具有生活的温度。艺术与生活是彼此滋养的,面对锦绣山河,书写内心的真实感受,是李翔面对生活、面对自然的本能反应;第二,具有创新的维度。李翔的作品能够让传统的绘画样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具有明显的创新性与超越性,用传统的绘画材料表现了当下的时代精神与精彩生活。”(时任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陈林评)
“李翔把‘真实、真诚、真情’作为绘画与做人的准则,使人品与画品互为表里,李翔正处于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李翔的书画艺术创作会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作家、编剧李存葆评)
“李翔是从山东走出去的著名艺术家,他的‘写意性具象人物绘画’,立意高远,自树一帜,别开了中国人物画的新生面;他的‘淡彩山水’,创造了山水画的新语体,其作品虽为对景写生,但从不照抄风景,而是本质地去揭示大自然的精髓,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感染力。”(时任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致福评)
“李翔的画有大家气象、大家风范、大家胸怀,他已经成为中国画坛真正的有内在意义的画家。李翔的淡彩山水和人物,创作了一种新的语体和绘画语言,创造了一种既属于他个人,又属于画坛的艺术符号。艺术符号的获得很难,得由画家先天的禀赋和悟性,后天的学养与勤奋相互撞击、相互融化而产生。任何艺术都追求诗意,追求艺术的文化底蕴,李翔的文化底蕴使他的画充满了耐人寻味的诗意。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从心灵深处生发的,李翔热爱祖国,钟爱人民,酷爱大自然,他的作品都是从情感当中产生的。李翔为人低调,性格平和平静,李翔的平静里有一个翻腾的艺术之海。”(时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李存葆评)